池塘主养草鱼的养殖经验

2014-05-20 cheng

近年来,许多养殖户反映草鱼难养,难在草鱼易得病,稍有不甚会造成大量死亡,养殖效益降低甚至没有效益。笔者在从事水产养殖的实践中对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摸索了一些规律,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经验一:清塘
每年冬末或初春进行干池清塘,用以清除池塘内的各种杂物,池塘淤泥不超过20cm,修补堤岸,然后注入新水至淹没整个池底,将已准备好的块状生石灰装入土簸箕,浸入池水中迅速移动浸洗全池,生石灰用量不少于250kg/亩,且一次性全部浸洗完毕。消毒完毕后,随即用耙子在全池耙动,使池内淤泥充分与生石灰水混和。
经验二:选种
俗话说"好种半年粮",健壮无病的苗种同样是养鱼丰产的基础条件。要求选择规格整齐、头小体胖、肤色光亮一致、鳞片与鳍条完整无损、鳃丝无缺、体质健壮的鱼种,严格控制带病鱼种入池。要尽可能地配备苗种培育基地,做到就地自给。如果到市场上购买草鱼鱼种,由于冬季及初春气温低,有些已带病而处于潜伏阶段的鱼种尚未流行发病,经验不足则极易将带病鱼种购回,随着春季、夏季气温的上升,鱼病随即流行起来,降低收益。
经验三:品种搭配及放养
草鱼投放量应掌握在总投放量的60%左右,条件较好的池塘可放养草鱼500/亩~550/亩,搭配放养鲢鱼300/亩、鳙鱼70/亩、鲤鱼80/亩或鲫鱼150/亩~200/亩,另外还可适当搭配放养一些团头鲂。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鱼体消毒,可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种15分钟,也可用10mL/kg漂白粉溶液或8mg/kg硫酸铜溶液浸洗等其他消毒方法。
经验四:水质调节
池塘水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同时也是鱼病是否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把培养好水质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的始终。通常把水质维持在饵料生物丰富、致病因子较低、溶解氧含量适宜的状态下,为此就必须坚持早、晚不少于2次的巡塘观察,全面、准确地掌握好池塘的各种情况,才能通过人为的办法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进而使鱼体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保持旺盛食欲和健壮的抗病体质。可每隔3天~5天向池塘添加新水5cm10cm,以增加水体活力,增加溶解氧含量,提高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率,满足鲢鱼、鳙鱼对饵料生物的需要,也刺激草鱼的快速生长。每个池塘应配备增氧机增氧,以保持水质的新鲜和正常的溶解氧含量。每隔半个月泼洒生石灰10kg/亩~20kg/亩,用以澄清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30cm
经验五:谨防病从口入
保证饲料的新鲜、洁净是把好病从口入关的主要渠道。草鱼摄食量大、食性广,只要是鲜嫩、无毒、无异味的水旱牧草均可食用,投喂的青饲料最好用5mL/kg10mL/kg漂白粉溶液消毒后再投喂。投喂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让鱼体吃饱、吃好、不留残饵,不投喂霉变和不新鲜的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鱼类摄食情况、水质情况等灵活掌握,以每天傍晚前吃完为好。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要限制草鱼的摄食量,一般喂到八成饱即可,更不能让草鱼吃夜草,每天坚持将剩余的饲料捞出。每隔半个月对食场进行1次消毒,方法是在鱼类摄食后用500g漂白粉兑水溶解后泼洒在食场周围,也可采用挂袋或挂篓的方法进行消毒。另外,在每天下午4时左右应按池塘内鱼体总重量的1.5%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以补充鱼体营养,驯化集中摄食。草鱼膨化颗粒饲料与青饲料配合使用的效果很好,既能满足草鱼生长的营养需要,又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对净化水质、防止鱼病也很有好处。
经验六:防泛塘
夏季高温期经常有雷阵雨,使池塘水体分层,极易引起泛塘。泛塘前多会有一些前兆,如:在短时间内池塘水色突然混浊,池水透明度变小池底许多块状残渣浮出水面鱼类摄食量突然减少或停止,并伴有许多野杂鱼出现在池塘四周的表层且轻度浮头等,这些现象多表明池水已经缺氧,应及时向池塘加注新水。泛塘通常会发生在后半夜至早晨,严重的泛塘可以使全池塘的鱼类损失达90%以上,所以一定要认真巡塘,防患于未然。
经验七:适时轮捕
因放养鱼苗的规格不同及鱼苗生长速度的差异,故在一年的养殖周期内至少要做到35次轮捕,捕大留小,这样既能回收资金、供给市场,又能有效降低池塘内养殖鱼类的密度,可以改善池塘内鱼类生活环境,增强鱼体的抗病力。

电话联系
地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