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防牙鲆表皮增生症一例

2014-09-24 cheng
牙鲆病毒性表皮增生症是鱼苗培育期危害很大的一种鱼病,该病病程短,蔓延快,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很难治愈。 该病一般从20日龄开始发病,明显特征是不吃食,形成空胃,消瘦,消化道萎缩,尤其腹部塌陷明显;无活力,随水流漂动,不能潜入深水处;鳍边缘略白浊,球形化细胞大量增殖,尾鳍萎缩变形、变秃。镜检时有的鱼体表上皮细胞明显增生,有的鱼仅见尾部异常。症状与《海水鱼标准化生产技术》(齐遵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中叙述的表皮增生症症状完全一致。 今年春季,培育了几批鱼苗,均受表皮增生症所害,损失严重。用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药物治疗,均无效果,反而会加剧死亡速度;如果不用药物治疗,3周内逐渐死亡,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成熟的治疗办法。据国外资料介绍,表皮增生症在14℃以下很少发生,16~21℃时大量流行,23℃以上基本消失。直接用高温饲育方法,有效地预防了表皮增生症的发生。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试验鱼苗是从一尾雌亲鱼采卵,经人工授精,用常规方法培育的一批仔鱼。在同一玻璃钢水槽内饲育至15日龄,此间,鱼苗健康,活动正常。其后从中取800尾用作试验组,另取800尾用作对照组,用两个水槽分别饲育,饲育方法除温度控制外,投饵及流水等管理方法相同。常温对照组一直维持自然水温(18~20℃),20日龄以后有空胃现象出现,25日龄后开始大批死亡,与育苗生产时出现的情况相同。而试验组在15日龄开始升温,每天升1.5℃左右,一直升到25℃,以后稳定在25℃约10日;试验组升温期间,仔鱼摄食正常,没有发生拒食现象;由于温度高,仔鱼发育快,试验组升温后10日内几乎全部完成变态,实现着底,此间死亡率低于6%,且恢复至常温后也没有发现患病。降温时降温幅度控制在每天1℃以内,降温过快,会发生死亡现象。在以后的试验中,体会到如果发病后再实施此法已经无效,因此,必须在未发病时升温。 加温到25℃的方法是预防表皮增生症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电话联系
地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