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2014-11-28 cheng
虹鳟隶属鲑形目、鲑科、鲑属,系冷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生活的水温范围为0℃~3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7℃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超过24℃,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河南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于2000年引进该品种,利用水库底层水饲养虹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密度较高、流水池水质调节不善,鱼病问题日趋突出。笔者根据养殖实践经验,总结了对虹鳟构成较大危害的疾病主要有以下8种,现将诊治方法叙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一、出血性败血病:病原为艾特韦弹状病毒,该病毒最适增殖温度为12℃。 1、症状及流行情况:该病分为急性、慢性和神经性三种类型。(1)急性型:从发病到死亡非常迅速,且死亡率较高。刚染病的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眼眶充血,口腔上颚和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鳃发白或呈花斑状充血,解剖发现肌肉和内脏有出血现象。(2)慢性型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鳃丝发白、发胀,肌肉和内脏有出血症状。(3)神经型:病鱼运动异常。在水面时而静止,时而狂游,挣扎或作旋转运动,有时却又沉入水底。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解剖发现肌肉有出血点。病程较长,死亡量较小。流行于冬末春初,在水温6℃~12℃时发病较多,当水温升至14℃~15℃时,基本没有此病发生。主要危害鱼种和1龄以上的虹鳟,累计死亡率高达80%以上。 2、防治方法:(1)引种时注意把好检疫关,杜绝引进携带病毒的鱼卵、苗种及亲鱼(2)发病初期用皮维碘拌饵投喂,每100kg鱼每天投喂有效碘150g~200g,连续投喂10天~15天(3)每万尾(规格1g/尾以内)仔鱼每天投喂25mg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分两次投喂,连续投喂一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将饲养水温逐渐升高到18℃左右,可以控制此病进一步蔓延(5)用中草药按下列配方"玄参20克,蒲公英10克,苦参20克,夏枯草15克,金银花15克,黄柏15克,黄芩15克,黄连8克,板蓝根20克,麦冬15克,槐米15克,甘草20克,柴胡10克,石膏25克",添加到200kg的饲料中,制成药饵,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5天,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6)治疗期间在饲料中添加0.5%的Vc-磷酸酯,连续投喂10天,可以增加疗效。 二、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嗜鳃黄杆菌,其最适增殖水温为10℃~25℃。 1、症状及流行情况:病鱼食欲减退,多在水面或出水口处缓慢游动,严重时赶也不走。有的离群独游,基本不吃食。检查鳃部,发现粘液明显增多,鳃淤血,鳃丝肿胀,颜色变浅,严重时菌体覆盖鳃表面,使鳃丝粘结成棒状,鳃盖不能闭合,丧失正常呼吸能力而死亡。该病为虹鳟养殖中最常见的病,流行水温为13℃,主要危害虹鳟鱼种,可以引起大批死亡,成鱼发病较少。当饲养密度过大、氨态氮含量增高、溶氧量下降、水体混浊时,容易引起该病发生。 2、防治方法:(1)放鱼前用浓度为5mg/L的高锰酸钾浸泡鱼苗15分钟,把好鱼体消毒关(2)用浓度为0.7mg/L的硫酸铜浸浴1小时~2小时(3)用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小时后恢复微流水,3天为一疗程,1个~2个疗程疗效较佳(4)用中草药制剂,配方为"白芷15克,白芨25克,细辛6克,甘草20克,青黛20克,硼砂15克,冰片2克",超微粒粉碎混匀后,配制成10mg/L的水溶液,浸泡10分钟~20分钟后,然后放回原池中饲养。 三、烂嘴、烂鳍病: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 1、症状及流行情况:鱼发病初期先是吻端、背鳍、尾鳍、胸鳍尖端外缘的上皮组织,形成黄白色小斑点状病灶,随后逐渐向基部扩展,最后鳍条分散,残缺不齐,吻端发白溃烂,体表患部周围发红,严重时皮肤溃烂,鳞片脱落。严重影响吃食,甚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在水温15℃时开始流行,到20℃以上发病率明显升高,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防治方法:(1)苗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3分钟~5分钟,把好鱼体消毒关(2)病鱼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10分钟后放回原池中饲养(3)用0.5mg/L二氧化氯制剂全池均匀泼洒,泼洒时暂停微流水,2小时后恢复流水,每天上午泼洒1次,连续3天。 四、水霉病:病原为寄生水霉菌、异丝水霉菌和多子水霉菌等。 1、症状及流行情况:肉眼可见鱼卵或鱼体表有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一般只有在鱼体受伤时水霉菌才乘机侵入并蔓延成一块块棉絮状病灶。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瘦弱,甚至死亡。主要危害鱼卵、幼鱼和产后亲鱼,但饲养的半成品在分池时操作粗糙导致鱼体受伤均可感染水霉菌而得病。此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下发生。 2、防治方法:(1)在孵化或鱼种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溶液将鱼卵或鱼种浸洗5分钟,或用中草药"水霉净"配制成10mg/L~20mg/L的水溶液浸洗5分钟(2)发病池塘暂停微流水,用"水霉净"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3mg/L浓度,2小时后恢复流水,每天1次,连续3天。 五、疖疮病:病原为杀鲑气单胞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1、症状及流行情况:病菌经皮肤侵入后,在躯干部肌肉内形成小的感染病灶。由于细菌的增殖,肌肉组织溶解坏死、出血,致使患部皮肤软化,向外隆起,形成疖疮。患病严重的鱼,身上有多个病灶,直径大的有3cm。病情继续发展时,患部崩溃、溃疡甚至糜烂。稚鱼身上出现小红斑,胸鳍、腹鳍基部出血。病原体还可以经口感染,表现为肠道发红、出血,肛门扩张,肠道内含有粘液物质,肝脏、脾脏肿胀。该病对各种规格的鱼都可以造成危害,发病水温为3℃~21℃,晚春和夏季水温10℃~20℃时最容易发病,死亡率较高。水温高于15℃时死亡率最高。 2、防治方法: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结合治疗,效果较好。(1)口服抗菌素,按每公斤体重喂药80mg拌饵投喂一周(2)按饲料量的2%加入中草药制剂"鱼服康A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3)用0.5mg/L二氧化氯制剂全池均匀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2小时后恢复流水(4)用20mg/L高锰酸浸泡20分钟~30分钟后放回原池中饲养。 六、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1、症状:病鱼肠道充血发炎,无食物,严重时肠道内充满淡黄色粘稠液体,有时充血,肠道呈紫红色,肛门红肿,可引起大批死亡。 2、防治方法:(1)排污清池时,保持水质清洁(2)不投喂变质饲料,投喂新鲜饲料,最好现配现喂(3)发病初期,在饲料中加3%~5%的大蒜素,投喂3天~6天(4)在病鱼尚吃食的情况下,饲料中按0.05%添加氟哌酸粉剂,制成药饵,连续喂一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 1、症状:此病又称白点病。虫体寄生于体表、口腔、眼和鳃等部位,寄生部位呈现1mm左右的小白点症状。寄生于眼球可使眼球浑浊、发白。在鳃部寄生,使鳃分泌粘液增多,鳃丝粘连、糜烂,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病鱼常群集进水口处,急燥不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时可造成大批死亡。常常诱发细菌性烂鳃并发症。主要危害稚鱼,水温在10℃以上易发此病。 2、防治方法:(1)暂停微流水,向发病池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3mg/L,2小时后恢复流水,每隔3天~4天泼洒1次,连用3次。(2)停水,用15mg/L~30mg/L福尔马林溶液(25%~30%)全池泼洒,2小时后恢复微流水。 八、三代虫病:病原为鲑秀丽三代虫、褐鳟三代虫和细鳞鱼三代虫。 1、症状及流行情况:三代虫寄生于虹鳟体表、鳍、嘴、头部和鳃,用锚钩和边缘小钩钩住表皮组织和鳃组织,能造成表皮和鳃组织不同程度损伤。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失去原有光泽,伏于水底或离群独游,常侧身摩擦身体,影响吃食。观察鳃部,鳃肿大,鳃盖外张,鳃丝暗黑色,呼吸困难。病鱼极度不安,有狂游现象。此病常与水霉病并发。发病率较高,感染率高达95%以上,死亡率一般在10%以内,感染虫体数量较多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也会超过10%,流行季节为5月份~9月份,主要危害10cm以下的虹鳟。 2、防治方法:(1)放鱼时用20mg/L的高锰酸钾浸洗20分钟(2)暂停微流水,用渔经牌"B型灭虫精"全池泼洒,浓度为0.2mg/L~0.3mg/L,2小时后恢复流水(3)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病鱼2分钟~3分钟,也可以杀死三代虫。 专利查询
电话联系
地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