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名前,水质变清看这里
哥们儿,跟你唠唠水产养殖这事儿,尤其是养鱼、养虾、养蟹,最头疼啥?那肯定是尾水处理啊。我干这行快三十年了,各种水处理系统见得多了,有些看着花哨,成本高得吓人,效果还真不一定好。有些呢,简单实用,真解决问题,水质看着就清。今天我就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怎么让你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上名,水质真正变清,而且这些都是我能立马用上的干货,你照着做准没错。
咱们先说说为啥水变不清。说白了,水里那些浑东西,要么是鱼的粪便、饲料残渣,要么是藻类疯长后死亡分解,还有那些鱼虾蟹蜕下来的皮、掉的壳,再加上各种微生物,总之就是“有机物”太多,水质一差就浑。要想水变清,核心就一个字:净。怎么净?就得把这些有机物和悬浮物给搞定。
首先,物理过滤这块儿是基础,不能省。你得有个好的过滤池,别小看它。我以前养虾,就吃过物理过滤不到位的亏。你想想,那些虾粪便、食物碎屑,得多细碎啊,光靠简单的沉淀池,效果能好吗?肯定不行。所以,我推荐你搞个多级物理过滤。第一级,用那种大功率的水泵,把水抽到过滤池,水里有的大颗粒东西,像死虫子、大块粪便啥的,先被过滤网挡住,这网眼得选对,太大会漏,太小容易堵。这一层主要是粗滤。
过了粗滤,水再流到第二级,这是核心。我常用的是一种叫“毛刷过滤器”的东西,效果特别好。就是很多毛刷并列着,水流过的时候,那些细小的悬浮物,比如饲料碎屑、鱼的粪便颗粒、藻类碎屑,就会被毛刷吸附住。这种过滤方式的好处是,毛刷可以定期拆下来洗,方便多了,不像有些滤材,一洗就烂。毛刷过滤后,水会干净不少,你看那水,会变得亮堂很多。
但光有物理过滤还不够,水里的有机物还得分解。这里就得靠生物过滤了。别一听“生物”就觉得高大上,其实就是给那些能吃有机物的“小家伙”们提供个家。最常用的就是“生物膜”技术。你可以在过滤池里挂一些生物球、生物环,或者干脆搞点沉水植物,像水榕、水兰这些,它们表面都能长满各种微生物,形成生物膜。
这些生物膜里的细菌、真菌啥的,就能分解水里的氨氮、亚硝酸盐这些有害物质,还能分解一些有机碎屑。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一旦形成稳定的生物膜,效果就杠杠的。我建议你,物理过滤池和生物过滤池最好连在一起,或者紧挨着,让水流先过物理滤,再过生物滤,这样效果最好。你看那些养的好的人,他们的过滤系统里,总是既有物理滤材,又有各种填料,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光靠自然过滤还不够快,尤其是在养殖密度大的时候。这时候,就得用点“高科技”了,但也不是啥高科技,就是“好氧曝气”。简单说,就是把水抽到曝气池里,然后通入空气,让水里的好氧细菌大量繁殖。这些好氧细菌特别喜欢吃氨氮和亚硝酸盐,还能分解一些有机物。曝气的时候,水会咕咕冒泡,还会产生大量的微气泡,这些气泡附着在有机物上,能把它带到水面,然后通过撇沫装置去掉,水自然就变清了。
曝气池最好也建在过滤系统里,曝气后的水再经过一个沉淀池,把那些因为曝气产生的悬浮物沉淀下去,最后再排放或者回用。我养螃蟹的时候,就特别重视曝气,螃蟹对水质要求高,水不清,它们长不好,还容易生病。曝气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这点对任何水生生物都重要。
还有一点,很多养殖户容易忽略,那就是“调水”。水变清,不光是浑东西少了,还得看水里的“营养”是否平衡。如果水太肥,藻类疯长,一死就全浑了;如果水太瘦,又容易缺氧。所以,调水很重要。调水说白了,就是控制水里的氮、磷、钾这些元素的比例,让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能健康生长,形成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
怎么调?我一般是用“肥水剂”和“解毒剂”。肥水剂主要是给藻类提供营养,常用的有氨基酸肥水剂、生物肥水剂这些,它们不含氮磷,不会让水一下子就变得很肥,而是慢慢培养水中的有益藻类,形成优势种群。比如,我养鱼的时候,会定期添加一些氨基酸肥水剂,让水里的有益蓝藻、绿藻先长起来,它们能吸收水中的氮磷,还能产生氧气,还能吸附一些悬浮物,起到“净水”的作用。
但有时候,水质突然变差,比如下暴雨、换水不当,水里的有害物质会增多,这时候就得用“解毒剂”。解毒剂能中和水里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还能分解农药残留、饲料毒素这些东西。用了解毒剂,水里的有害物质少了,鱼虾蟹就舒服了,水质也容易恢复。我建议你,平时可以备一些解毒剂,遇到水质问题,及时处理。
另外,换水也是调水的一种方式,但要注意,换水不能太频繁,也不能一下子换太多。太频繁,等于把鱼虾蟹的家给弄乱了;换太多,等于把水里的有益菌和藻类都给冲走了。我一般建议,每次换水不超过总水量的20%,而且最好在晴朗天气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刺激。
还有,过滤系统里的滤材要及时清理,不能让它们堵死。滤材一堵,水流就小了,过滤效果就差了。清理频率要看水质情况,如果水很浑,可能就得几天清理一次;如果水比较清澈,可以一周清理一次。清理的时候,要注意水温、水质的变化,避免对鱼虾蟹造成应激反应。
最后,我想说的是,水质变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观察,不断调整。每个养殖品种的习惯不一样,水质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得根据自己养殖的实际情况来定方案。比如,养螃蟹和养鱼,过滤系统的设计就不一样,螃蟹对底质的要求高,过滤系统里最好要有沉淀池,防止底泥悬浮;养鱼呢,可能更注重曝气,增加溶解氧。
总之,要想让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上名,水质真正变清,关键就在这几点:物理过滤要到位,生物过滤要跟上,曝气增氧不能少,调水要及时,滤材要勤清理。这些方法,都是我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简单实用,效果看得见。你试试看,只要认真做了,水质肯定能变好。记住,水养好了,鱼虾蟹才能长得好,你才能赚钱。别光图省事,用点心思,水清了,心情都好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