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风电养殖黑科技:海上鱼场新突破
嘿,老哥,最近听说了江苏如东风电场旁边那个海上鱼场,说是用了什么黑科技,养的黑鱼长得那叫一个快,效益也好,这事儿还真得跟你唠唠。咱们搞水产的,总得琢磨点新花样,对吧?别光听风是雨,我跟你好好扒一扒,这玩意儿到底有啥门道,能不能学以致用。
话说回来,搞养殖,特别是现在这种追求高密度、高效率的时代,光靠天吃饭可不行。以前在岸边养,得担心水污染,得操心天气变化,空间也有限。现在有了海上风电,这可是个新大陆啊!风能发电,清洁又省钱,关键是,那些风电场通常都建在近海,水深,水流好,还有大片空地,简直是老天爷给咱们准备的养殖宝地。
如东这个地方,你看,风资源那叫一个丰富,建了好多风电场。当地的人就琢磨了,这海上平台,除了发电,能不能搞点别的?于是,海上鱼场就应运而生了。这可不是简单的把网往海里一撒,那叫赶海,这是真刀真枪的养殖。他们用的技术,确实有点东西,咱们今天就顺着这个思路,聊聊怎么把它用在自己身上。
首先得说,这海上鱼场的核心,就是利用了风电场的优势,搞起了“循环水养殖”。听着高大上,其实道理挺简单的。你想啊,陆地上的养殖,水用完了就得换,成本高,还污染环境。海上养殖,可以通过一些设备,把用过的水处理一下,再重新利用起来,这就叫循环。而且,海上风大,空气流通好,水温控制也相对容易,对鱼虾蟹的成长环境那是相当友好。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咱们分步来说。
第一步,选址。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建。得离岸边有一定距离,但也不能太远,方便运输和操作。最好选在风能资源好,水流稳定,水质干净的地方。别靠近航道,也别影响风电机的运行。你可以找个好位置,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水流的方向,水深多少,底质是泥是沙,这些都得弄清楚。
第二步,搭建养殖平台。这可不是盖房子,得考虑抗风浪能力。通常是用钢结构搭建,要足够坚固,能承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上面可以搭养殖池,也可以建养殖舱。养殖池可以用水泥砌的,也可以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做成的模袋,成本相对低一些,也方便移动。养殖舱就更高级了,可以模拟陆地上的养殖环境,保温保冷效果都特别好。
第三步,配置循环水系统。这是海上养殖的核心。主要包括进水口、过滤系统、增氧系统、温控系统、投喂系统等等。进水口要设置好,防止海水倒灌,也要过滤掉大的杂质。过滤系统是关键,得把鱼虾蟹排泄物、残饵这些有机物都去除掉,不然水一脏,鱼就容易生病。过滤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化学过滤,根据养殖品种和密度来选择。比如养黑鱼,密度大,排泄物多,就得加强生物过滤,用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来分解氨氮。增氧系统也很重要,特别是晚上,水里的溶氧量低,鱼容易憋气。可以用水下增氧机,也可以用气泵,关键是保证溶氧充足。温控系统,如果养殖的是对水温要求高的品种,比如南美白对虾,那就要配置加热或降温系统,这成本会高一些,但效益也高。投喂系统,可以自动投喂,根据鱼的体重和生长阶段来调整投喂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这里就得强调一下,循环水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比如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等,都要定期监测,根据数据来调整过滤的强度,增氧的频率等等。这需要经验,也需要设备支持。你可以先从简单的系统开始,逐步完善。
第四步,选择养殖品种。海上养殖,空间大,环境好,适合高密度养殖。像黑鱼,现在市场价好,生长快,是个不错的选择。你也可以考虑养些对盐度适应性强的品种,比如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等等。关键是,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可以先小规模试养,等摸索出经验了,再扩大规模。
第五步,日常管理。这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海上养殖,虽然环境好,但也要精心管理。要定期清理养殖池,清理残饵和粪便。要定期监测水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观察鱼虾蟹的活动情况,有没有生病或者死亡的。要定期投喂,保证营养充足,但也要避免过量。还要注意防治疾病,海上环境虽然好,但也有一些病原体,要做好消毒和预防工作。
这里再给你分享几个小窍门。比如,黑鱼喜欢安静的环境,避免惊扰它们。投喂的时候,可以分几次投喂,每次投喂量不要太大,让鱼慢慢吃,避免抢食导致应激。水质不好的时候,可以适当换掉一部分水,但不要一下子换太多,否则鱼也会应激。还可以在养殖池里放一些水草或者人工鱼礁,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给鱼提供藏身的地方,提高鱼的成活率。
第六步,销售渠道。养殖出来的东西得卖出去才能赚钱,这是最后一步,但非常重要。可以跟当地的渔市场、餐饮店、电商平台建立联系,签订供货合同。也可以自己建立品牌,搞直播带货,现在这网上卖东西也挺方便的。关键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建立良好的口碑。
你看,这一套下来,是不是比在岸边养复杂多了?但回报也可能更高。海上养殖,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陆地资源的限制,空间大,环境好,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扩容。而且,远离陆地的污染,产品也更安全,更能卖上好价钱。
当然,海上养殖也不是没有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风浪,一旦遇到大的台风,那损失可就大了。所以,选址和平台的建设一定要牢固。还有,海上作业,条件艰苦,人员的管理也是个问题。还有就是,初期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不是谁都能马上搞起来的。
但是,你想想,如果能把这海上鱼场搞好了,那可是前景无限啊!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这海上养殖不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吗?而且,还能利用风能,实现绿色养殖,这符合现在的发展趋势。
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先去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搞这个。可以先从小的规模开始,比如建一个养殖舱,或者几个养殖池,先摸索一下经验。多跟业内人士交流,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别怕失败,养殖这事儿,没有一蹴而就的,都得一点点摸索。
总之,江苏如东这个海上鱼场,确实是个值得借鉴的例子。它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养殖新模式。它利用了风能,解决了陆地养殖的痛点,实现了高密度、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养殖。这事儿,有难度,但值得尝试。咱们搞养殖的,就得有这股子创新精神,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行,今天就跟你唠到这儿。这海上养殖的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关键还得靠你自己去摸索。多学习,多实践,我相信你也能搞出点名堂来。有啥不懂的,随时问我,我这老经验,还是有点用的。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