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溶解氧不够?3招教你快速解决!

2025-05-22 huabo

兄弟,看你这池塘里的鱼,眼神都发呆似的,浮头得很,肯定缺氧啊。这年头,养鱼养虾,最头疼的莫过于这个氧气不够的事儿了。别急,别急,今天咱不扯那些虚的,就给你掏心窝子聊聊,怎么快速给水里的鱼虾“充充电”。我这经验,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保证你听了就能用,立马见效。

你看啊,水里的鱼虾跟咱们人一样,没氧气憋得慌。尤其是晚上,水温一高,耗氧量噌噌往上涨,白天产氧的藻类也歇菜了,那氧气缺口就大了。结果呢?鱼虾浮头,严重的直接翻肚子上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直接挂掉一大片。所以啊,监测溶氧是养鱼人必须练就的功夫,但光知道不够,还得知道怎么快速解决。

今天我就给你支三招,这三招都是急用的时候能立马上手的,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就求一个快、准、狠。

第一招:人工增氧,直击痛点

这招最直接,也最管用,尤其是在半夜或者早上刚开灯那会儿,氧气最紧张的时候。你想想,鱼虾缺氧了,你直接给它打气,能不快活吗?

怎么操作呢?

  1. 用好你那增氧机! 别觉得增氧机是标配就不管它。关键是你会用,会用它的“劲儿”。你那增氧机,有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吧?不同的机子适合不同的水情。

    • 叶轮式,就是那种转着大圆盘的,它能把底部的脏水搅上来,增加水体上下层对流,提升溶氧。但它的搅水能力比较强,白天阳光好,有利于溶氧,晚上如果水太清,它搅上来的是上层凉水,反而容易让水体分层更明显,不利于增氧。所以,晚上用的时候,要调小功率,或者干脆用它的“慢速”模式,别真把水搅得天翻地覆。
    • 水车式,就是那种在水里转着圈圈推水的。它的优点是推水面积大,能形成水流,带动水生植物或者有机碎屑的分解,间接增氧。而且它的搅动相对叶轮式要柔和一些,对水体分层影响小。晚上用,效果一般不错。
    • 射流式,就是从底下往上冲水的,像喷泉似的。它的好处是能把底部的泥沙和有机物冲上来,同时增加水面溶氧。特别适合那种底质差、有机物多的池塘。晚上用,效果也很好。

    关键点来了: 你得根据你池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水浑用叶轮式,水清用射流式或者水车式。而且,晚上开增氧机,别一股脑儿全开,先开一半,看看效果,不够再加。记住,增氧不是比赛,是给鱼虾送气,够用就行。

  2. 换水增氧。 如果你的池塘条件允许,比如有水井或者靠近河流,换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早上或者中午,温度高,水里的溶氧也相对高。换掉一部分底层缺氧的水,补充进新鲜的水,那效果立竿见影。注意啊,换水不能太频繁,也不能一次换太多,得看情况来,比如换1/4到1/3吧,多了容易让鱼虾应激。

第二招:增氧辅助,锦上添花

光靠增氧机有时候还是不够,尤其是水体特别大,或者鱼虾密度太高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得想办法给增氧机“帮忙”,让它事半功倍。

啥叫帮忙呢?

  1. 增氧剂,用对时机最重要!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增氧剂,什么过氧化钙啊、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啊,还有那种发酵的增氧剂等等。这些东西不是万能的,用不对时机,效果打折,甚至有害。

    • 过氧化钙,这是现在用得比较多的,它遇水会产生氧气,同时还能改良水质。一般在下午或者傍晚用,因为白天有阳光,产生的氧气能被藻类吸收一部分,晚上用效果最好。用法要注意,不能直接撒,得先用少量水配开,再慢慢全池均匀泼洒。用量根据说明书,别瞎加。
    • 发酵的增氧剂,这个一般是在饲料里添加,或者单独泼洒。它的作用不是直接快速增氧,而是通过分解有机物,改善水质,间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让水体能持续稳定地供氧。这个适合长期用,或者水质不好的时候用。
    •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这个一般不用来直接增氧,而是用来杀藻或者杀菌的,但它能改变水体藻类结构,间接影响溶氧。而且用量稍微不注意,毒性就大了,非常危险,新手千万别乱用。

    记住,增氧剂是辅助手段,不是主力。 而且一定要看水质情况,水特别浑浊,或者有大量死鱼死虾的时候,别轻易用。特别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那玩意儿是剧毒的,千万不能错用。

  2. 种植水生植物,建立“水下森林”。 别小看那些水草,像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这些,白天光合作用,能产氧气,晚上也能吸收一部分二氧化碳,对水体调节很有好处。而且它们还能吸附底泥中的悬浮物,净化水质,间接提高溶氧。你可以在池塘边或者浅水区种植一些,形成一个“水下森林”,那水体环境就好了很多,溶氧自然也就上去了。

第三招:预防为主,治标更要治本

兄弟,我跟你唠叨这么多快速解决的办法,但你心里得有数,这些都是应急措施。真正的办法,还得靠预防,治标更要治本。光靠打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啊。你得从源头上控制,让水自己能产生足够的氧气。

  1. 合理投喂,别瞎喂! 鱼虾吃食是产气的,你投喂量大了,它们消化不好,或者残饵多了,水质就容易变差,耗氧量跟着噌噌涨。所以啊,投喂一定要根据天气、水温、鱼虾大小和吃食情况来定。可以用投食机,看着鱼虾吃多少,剩多少,及时调整。晚上天气不好或者水温低的时候,要少喂甚至停喂。千万别心疼饲料,喂多了赔了更多。

  2. 勤加管理,别懒! 水质不好,要及时处理。比如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体流动。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比如EM菌、光合细菌这些,它们能分解有机物,抑制有害菌,改善水质,让水体保持健康稳定,溶氧自然就不会有问题。而且,要经常观察水色,看看有没有异常,比如水变浑浊、变绿发臭等等,发现问题早处理。

  3. 调整密度,别太满! 池塘里养鱼虾,就像家里住人,住太满了,空气都不流通,还怎么舒服?一样,鱼虾密度太大,耗氧量就高,你那增氧机再给力,也供不应求。所以啊,养鱼前就要规划好密度,根据你的塘子大小、水源条件、增氧设备能力来合理放养。养大了要及时拉网,别让它们挤在一起,互相消耗。

  4. 科学调控,保持水色。 水色是水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水色清太透,说明藻类少,溶氧可能不足;水色发绿发蓝,但又不浑浊,说明藻类健康,溶氧一般没问题;如果水色发黑发臭,那水质肯定坏了,溶氧严重不足。所以,要经常观察水色,如果水色不好,可以通过加注新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或者适当追肥(比如用一些有机肥或者磷肥,促进藻类生长)来调整,让水色保持在“茶褐色”或者“浅绿色”比较理想,这样的水体溶氧一般都还不错。

总结一下吧

兄弟,跟你唠了这么多,其实解决池塘缺氧的问题,关键就三个字:看、动、调

  • 看: 看鱼虾的状态,看水色,看天气,随时掌握水情变化。
  • 动: 必要时动手,该开增氧机就开,该换水就换,该用增氧剂就精准使用。
  • 调: 从根本上下手,合理投喂,勤管水质,调整密度,保持水色。

记住,养鱼是个细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别光图省事,平时多花点心思去观察、去管理,水环境好了,鱼虾自然就健康,溶氧问题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生了。今天说的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摸索出来的,希望能帮到你。别光收藏,赶紧用起来,让你的鱼虾也跟着“吸氧”去吧!

标签: 鱼虾 水体 溶氧
电话联系
地址导航
专家咨询